TEL:023-67524848
携手生态伙伴,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,建设清洁、绿色未来。致力技术创新和智慧运营,提供优质新能源应用解决方案。
NEWS CENTER
储能行业的创新突破,从来离不开 “技术研发” 与 “市场需求” 的同频共振。近日,我公司总经理王俊(以下简称王总)、赛迈斯智慧能源公司赵浩(以下简称赵总)一行走进了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明月湖实验室,与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、储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敬丰(以下简称王书记)、储能研究院副院长汪翔(以下简称汪院长)等核心团队展开深度交流,从技术参观到业务分享,再到合作路径探讨,一场围绕 “储能创新” 的务实对话就此展开。
交流的第一站,是明月湖实验室的核心展厅。在王书记的陪同下,王总重点参观了实验室下属的三大特色院所 —— 轻量化材料院、镁电池材料院与未来材料院。从展厅内的技术原型到研发成果展示,每一处都透露着研究院在储能材料领域的深耕。
“我们从成立初期就聚焦‘卡脖子’技术,目前重点推进设备轻量化、镁电池、储氢三大方向的研发。” 王书记结合研究院发展历程,向王总详细介绍了技术进展:轻量化技术能大幅降低储能设备的体积与重量,让产品更适配户外、移动等场景;镁电池则凭借更高的安全性与储能密度,被视为锂电池的潜在替代方向;储氢技术则为长时储能提供了新可能。
一系列前沿技术的分享,让赛迈斯团队对储能材料的研发趋势有了更直观的认知,也为后续合作埋下了 “技术伏笔”。
技术需要落地,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。在交流中,王总也向研究院团队分享了赛迈斯的海外业务布局 —— 作为聚焦储能终端产品的企业,赛迈斯目前在移动电源、家用储能两大领域已形成成熟的海外推广体系。
“从东南亚到欧洲,我们的移动电源凭借便携性、稳定性获得了不少用户认可,家用储能产品也在逐步打开当地市场。” 王总提到,海外市场对储能产品的 “轻量化”“高安全性” 需求日益提升,这也是此次专程到访研究院的核心目的:希望找到技术支撑,进一步优化产品竞争力。
一方有 “市场需求”,一方有 “技术储备”,双方的交流逐渐聚焦到 “如何合作” 的核心议题上。
合作破局:从 “想法” 到 “落地” 的务实路径
与其停留在交流,不如推进实实在在的合作。” 汪院长在座谈中提出了明确的合作建议,直击双方需求痛点:
第一步,共建合作创新平台—— 由双方共同出资,搭建常态化协作机制,让赛迈斯的市场需求直接对接研究院的研发能力,避免 “技术与市场脱节”;
第二步,聚焦针对性研发—— 围绕赛迈斯的产品痛点,优先推进两大方向:一是移动电源、家用储能、工商业储能的 “产品轻量化升级”,二是镁电池技术在终端产品中的推广应用,让研发成果能快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。
对于合作方向,双方也达成了关键共识:
轻量化技术将优先应用于移动电源、家用储能、工商业储能三大场景,通过材料升级实现 “减重不减能”;
针对“镁电池替代锂电池”的话题,双方坦诚交流后认为:目前镁电池成本仍较高,暂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,后续需通过联合研发进一步降低成本,待性价比达标后再逐步推进商业化。
一场交流,不仅是技术与业务的碰撞,更是对创新的一次次探索。赛迈斯深耕市场多年,懂用户需求;研究院扎根研发,有技术实力。当 “市场导向” 遇上 “技术支撑”,未来的合作或许能为储能行业带来更多惊喜 —— 无论是更轻便的储能产品,还是更具性价比的镁电池技术,都值得期待。